寶龍美術館
- 寶龍美術館是集中展示近現代及當代藝術的綜合性美術館
- 近期展覽:夢遊宇宙:探索無限、王玉平2024、倪有魚:手卷
夢遊宇宙:探索無限
倪有魚:手卷
商品說明
夢遊宇宙:探索無限展覽介紹
通向未來的奇幻之旅,來上海寶龍美術館感受大型沉浸式藝術展“夢遊宇宙:探索無限”
這個深秋,讓我們看向未來,踏上一段探索浩瀚宇宙與心靈深處的奇妙旅程。當代藝術家瑪麗娜·費德洛娃(Marina Fedorova)將為中國觀眾帶來其大型藝術項目“宇宙之夢”的最新呈現,一場別具一格的藝術盛宴“夢遊宇宙:探索無限”。費德洛娃通過繪畫、雕塑、數字藝術和虛擬現實等多種媒介,構建了一個圍繞未來、自然、家園與探索精神的沉浸式藝術世界
“夢遊宇宙:探索無限”將於2024年11月16日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並持續至2025年2月16日。展覽巧妙地融合了空間設計與藝術作品,模糊了現實與想象的界限。觀眾將置身於一個多層次的“仿真”空間,在宇宙與地球之間自由穿梭,感受自然的力量與未來城市的設想。費德洛娃憑藉她夢幻般的視覺語言,勾勒出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宇宙,在這浩瀚無垠的時空中,人們不僅會體驗到自身的渺小,也將重新思索人與技術、人與世界的複雜關聯
五大展區從外太空延展至未來城市,再深入自然與人類情感的交織,編織出一段人類與宇宙之間的詩意對話
從“宇宙深空”開始,觀眾的視覺感官被打開,與宇宙和未知事物初次相遇。步入未來的 “宇宙都市”,人類、機器人和外星生物共同建造了一個充滿生命力與多元文化的星際城市,觀眾將見證人類文明在宇宙深處的新篇章。穿越到“自然”展區,觀眾彷彿置身於寧靜的森林,感受自然的療愈力量。雕塑作品《新生》象徵生命的誕生與發展,暗示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接著,“家園”展區探索了“家”作為記憶與身份的象徵,在時間與空間中的延續與變遷
最後,“遊樂場:與宇宙共舞”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放鬆愉快的空間,《宇宙之夢熊貓》雕塑象徵和平與和諧,提醒觀眾,生活如同藝術,重要的不是抵達終點,而是體驗這一路的旅程
藝術家簡介
瑪麗娜·費德洛娃(Marina Fedorova)出生於聖彼得堡,現居慕尼黑,是一位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的知名藝術家。她通過大型綜合藝術項目,將繪畫、雕塑和數字技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多維藝術體驗。她的代表項目“宇宙之夢(Cosmodreams)”,展示了對未來、宇宙與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
費德羅娃的作品曾在歐洲和亞洲的多個地區展出,包括巴黎藝術博覽會(Art Paris)、摩納哥藝術博覽會(Art Monaco)、迪拜藝術博覽會(Art Dubai)、新加坡藝術舞臺(Art Stage Singapore)和上海ART021等重要藝術博覽會,以及在艾拉塔藝術博物館(Erarta Museum)舉辦的個展。她的作品被許多私人收藏家收藏,也被納入眾多著名藝術機構的收藏庫中。除了傳統繪畫外,她的藝術實踐還融入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費德羅娃最初在聖彼得堡的尼古拉·羅裡奇藝術學校(Nicholas Roerich Art School)學習繪畫和設計,隨後在斯捷格里茨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Stieglitz State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獲得了時裝設計和插圖專業的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深受20世紀未來主義哲學的影響,結合了對人類行為的探索。她生動而色彩鮮明的畫布常常參考20世紀未來主義作家、藝術家和科幻導演的作品,這些作品預見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將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這些影響的重新構思,她在保留過去記憶的同時,通過她獨特的藝術視角展現了對未來的展望。同時,她以獨特的女性視角,深入探討了未來、宇宙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她的藝術作品表達了對時間、生命和空間的深刻思考
王玉平2024展覽介紹
“王玉平2024”並不是一個回顧,它將作品分為兩個部分,並從畫中提取出一些真實的場景,以連接兩個空間的通道
在第一部分,呈現了王玉平近幾年來的室內、物品和人物系列。它是王玉平經常描繪的內容,也是畫家最為代表的藝術特徵。為了體現作品和平凡生活之間的關係,我們嘗試在展廳擺放畫家工作室裡的一些切片、角落、記憶的片段,或是一個未被畫完、沒有背景的畫中場景。我們希望可以讓觀眾有一種現場感,亦如步入畫中畫,戲中戲,以打破時空,和牆面的作品進行呼應。也為了更有生活感,不讓看畫顯得過於嚴肅和有壓力,這些傢俱可以坐臥,可以像在家裡一樣放鬆隨意的休息或看看作品
這些充滿生活雜念的室內繪畫,創造了一種非凡的親密感,也使得王玉平成為中國少有的“室內畫家”。桌上雜亂的物品,隨意的擺放關係,暗示著一種家庭和日常生活的輕鬆。在這種鬆弛和慵懶氛圍之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藝術家的生活,也如一面鏡子一樣折射回我們自己,那些少為人示的客廳,沙發上堆放的衣服,廚房裡還有咖啡漬的杯子。這便是室內畫的含義,生活是如此的無聊而又美好
第二部分,以長卷、壁畫、對比的方式,展示了王玉平的風景系列,以呼應藝術家多年實踐中對東西方形式與美感的結合。在長案上的風景畫中,王玉平借用城市中不斷變化的情形,來探索色彩和形式的可能性,以開發一種更加個性化的方法。他會超越自然的外觀,來增強色彩的鮮明對比關係和用筆的書寫性。北京二環裡的風景,咖啡館裡的悠閒時光,旅途中的公寓或是房間,一直是他創作的來源。他在那些光線、景色和流動的變化之中,捕捉到一些常人很少關注的因素,行駛的汽車、雜亂的電線、明亮的交通指示牌,或是冬日裡的燈籠,成為畫中最為醒目的內容,亦成為兩個空間之間,連接私人生活與公共場景的樞紐
王玉平繪畫中的時空多種多樣,過往畫冊中的圖像,成為他另一個時常描繪的主題。儘管他對那些充滿變化的事物,情有獨鍾。但他並非只是記錄眼前看到的東西,也很少對自己的第一次努力感到滿意。《狩獵圖》便是其中跨度最長、最為代表的作品。這件作品從2017年開始,歷經數年。反覆的創作,使得“對象”早已不再重要,而是如何經由重新的審視與修改,來達成形式的創新與語言的實驗,讓“創造”替代“描摹”,成為繪畫的中心
在展覽的結尾處,呈現了另一種“時間”,早期的風景、靜物、室內、自畫像和如今的對比。畫作之間的距離,亦為我們揭示了王玉平的人生路徑和生活觀的轉變:他在90年代以表現性、壓抑性的創作而成名。數年後,他重返平凡的生活,專注於藝術自身,以記錄下誠實、散漫的日常。這便是這個展覽的意義,在這個滿是壓力的時代裡,如何暫時放下緊繃的神經,給自己找一個可以倚靠的鬆弛,慵懶而又自在的生活
亦如畫家給出的標題:一個早起、呆一會、再補個回籠覺的日子
倪有魚:手卷展覽介紹
2024年11月2日起,上海寶龍美術館將推出藝術家倪有魚迄今為止最大型個展“手卷 REEL UNREEL”。此次展覽將運用美術館的1、3號展廳展出超過三百件作品,涉及藝術家十餘年來在繪畫、裝置、雕塑、攝影、拼貼等多重媒介的全面探索。這也將是寶龍美術館自開館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藝術家個人展,同時1號圓形展廳首次被用於呈現單個藝術家的作品
關於藝術家
倪有魚,1984年出生,是一位常居上海的藝術家,2014年 CCAA 最佳年輕藝術家獎獲得者。從 2005 年起,倪有魚曾在上海開始當代藝術展覽的策劃和藝術個案的批評寫作。自 2007 年起,他開始成為獨立藝術家。他曾受邀在上海美術館、臺北當代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加州橘郡美術館、德國 Kunstverein Konstanz、和美術館以及貝浩登、CFA 柏林和 Galerie Obadia巴黎舉辦個展,並被布魯克林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香港 M+美術館、香港藝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和美術館、雪梨白兔美術館、首爾阿拉里奧美術館、柏林 Me 美術館、希克收藏、皮諾收藏、DSL 收藏及瑞士齊斯拉藝術基金會、SCoP、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