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編 TKNKL-117053

新加坡紅燈區不為人知的故事 - 恭錫路

  • 參加吉隆賽路 (Keong Saik Road) 的沉浸式自助語音導覽(使用 Cinewav App),深入了解這個昔日著名紅燈區的歷史、文化和社群
  • 透過「媽姐」、婢女「琵琶仔」和「大姑」的故事,探索吉隆賽路迷人的歷史文化和昔日傳奇,了解這些被邊緣化、被遺忘的女性的故事
  • 本導覽由《客隆賽路17A》作者梁凱琳 (Charmaine Leung) 擔任旁白,內容改編自她以妓院經營者女兒的身分在吉隆賽路成長的故事
  • 本語音導覽從克雷塔亞 (Kreta Ayer) 和吉隆賽路 (Keong Saik Road) 的交匯處開始,正對面是位於吉隆賽路73號的斯里拉揚西迪維納雅加廟 (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
選擇方案
選擇日期
選擇方案及數量

【自助導覽】沉浸式語音導覽

即買即用
方案詳情
223

商品說明

跟著梁 Charmaine,漫步恭錫路 (Keong Saik Road),欣賞美麗的建築,追溯此地自1930年代以來的轉變,當時她的「媽姐」祖母首次在此落腳。
這趟語音導覽將聚焦於恭錫區 (Keong Saik precinct) 的三條街道及其周邊地區,帶領你展開一場探索之旅,發掘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充滿故事的迷人小區。
這些關於老恭錫 (Old Keong Saik) 鮮為人知的故事,將為現今恭錫 (Keong Saik) 酷炫的飲酒和美食體驗,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角。

對梁凱婷(Charmaine Leung)來說,在1970至1980年代於恭錫街 (Keong Saik) 的店屋中成長,意味著她生活在現今只能在古董店或博物館中找到的文物之中。

如同守護內城的堡壘,斯里拉揚西迪維納雅加興都廟 (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 是進入古色古香的恭錫區 (Keong Saik district) 的主要入口。語音導覽將於克雷塔亞逸路 (Kreta Ayer) 和恭錫路 (Keong Saik Road) 的交匯處,這座印度廟的對面開始。

如同守護內城的堡壘,斯里拉揚西迪維納雅加興都廟 (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 是進入古色古香的恭錫區 (Keong Saik district) 的主要入口。語音導覽將於克雷塔亞逸路 (Kreta Ayer) 和恭錫路 (Keong Saik Road) 的交匯處,這座印度廟的對面開始。

如同守護內城的堡壘,斯里拉揚西迪維納雅加興都廟 (Sri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 是進入古色古香的恭錫區 (Keong Saik district) 的主要入口。語音導覽將於克雷塔亞逸路 (Kreta Ayer) 和恭錫路 (Keong Saik Road) 的交匯處,這座印度廟的對面開始。

恭錫街 (Keong Saik Road) 兩旁林立著保存完好的二、三層樓戰前店屋,完美融合了中式、馬來式和歐式風格,為這個地區賦予了經典且永恆的魅力。

恭錫街 (Keong Saik Road) 兩旁林立著保存完好的二、三層樓戰前店屋,完美融合了中式、馬來式和歐式風格,為這個地區賦予了經典且永恆的魅力。

恭錫街 (Keong Saik Road) 兩旁林立著保存完好的二、三層樓戰前店屋,完美融合了中式、馬來式和歐式風格,為這個地區賦予了經典且永恆的魅力。

觀音亭準提宮見證了許多來自中國的「媽姐」在此發誓終身不嫁,並將畢生精力奉獻於工作,以養家糊口、支持家鄉的親人。這些遠赴Singapore工作的女性,在此立下莊嚴的誓言。

這座標誌性的三角形建築,過去曾是當地的咖啡店,每天都充分展現恭錫街 (Keong Saik) 的社群精神。

媽姐和她們的養女之間,拍攝正式的棚內人像是很常見的習俗。

《客納街17A》講述了梁凱琳在1970年代於客納街的成長歲月,當時客納街是新加坡唐人街著名的紅燈區。

《客納街17A》講述了梁凱琳在1970年代於客納街的成長歲月,當時客納街是新加坡唐人街著名的紅燈區。

《客納街17A》講述了梁凱琳在1970年代於客納街的成長歲月,當時客納街是新加坡唐人街著名的紅燈區。

地點

注意事項

  • 參加此行程,您需要在 Cinewav App 兌換語音導覽票券,並請自備耳機,以獲得最佳體驗。